米:谷类,禾本科。小米亦称粟米,古代叫禾,是谷子去壳后的产物,因其粒小,直径约1.5毫米左右,因此得名。小米又称粟米,古称粟,又叫粱,是中国古代的 “五谷”之一,也是北方人喜爱的主要粮食之一。小米分为粳性小米、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。本种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,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,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(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,含蛋白质9.7%,脂肪1.7%,碳水化合物77%,而且在每100克小米中,含有胡萝卜素0.12毫克,维生素B1 0.66毫克和维生素B2 0.09毫克,这是其他谷类作物所不及的)。所以,它不仅供食用,入药有清热、清渴,滋阴,补脾肾和肠胃,利小便,又可酿酒。
小米含蛋白质,比大米高。每100克中含脂肪1.7克,碳水化合物76.1克,都不低于稻、麦。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,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.12毫克,维生素B1的含量比所有粮食多。除食用外,还可酿酒、制饴糖。
小米粥是健康食品。可单独煮熬,亦可添加大枣、红豆、红薯、莲子、百合等,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。小米磨成粉,可制糕点,美味可口。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,含有大量酶,是一味中药,有健胃消食的作用。小米粥有安神之效。
中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,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。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,有“代参汤”之美称。由于小米不需精制,它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,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;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。
对于很多人来说由于米量较少,所以很难喝到正的小米粥,建议有兴趣者,去产区的农村农户家里亲自体会一番,必定让你大开眼界;
除了丰富的铁质外, 小米也有蛋白质,复合维他命B、钙质、 钾、纤维等等。因为小米性质是碱性的,所以烹煮时,不需要加太多的盐或干脆不用盐煮。
小米的淀粉含量高(约70%),是一种能量食物。
和其他谷物一样,小米中钙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含量很高。
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小米中变动很大,一般介于5%—20%之间,平均为10%—12%。小米中蛋白质的质量常优于小麦、稻米和玉米,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低。
《本草纲目》说,小米“治反胃热痢,煮粥食,益丹田,补虚损,开肠胃。
小米又有粟米、白粱粟、粢米、黄粟、稞子、谷子等名称,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。原产中国,以山东、河北、东北、西北等地区栽培多。按黏性分糯粟和粳粟两种。立秋后采收。以粒大、饱满、均匀为佳。
【性昧】 甘咸、凉(陈粟米:苦寒)。
【归经】⑴专入肾,兼入脾、胃(《本草求真》)。⑵入手足太阴、少阴经(《本草撮要》)。
【成分】每100g小米含蛋白质9.7g、脂肪3.5g、糖类72.8g、热1 515kJ、钙29mg、磷240mg、铁4.7mg、胡萝卜素0.19mg、维生素B1 0.57mg、维生素B2 1.12nag、烟酸1.6mg、镁93.1mg、铜5.5mg、锰9.5mg、锌25mg、硒45mg、碘3.7毫克以及类雌激素物质。
小米的蛋白质有谷蛋白、醇蛋白、球蛋白等多种。种子蛋白质含多量的谷氨酸、脯氨酸、丙氨酸和蛋氨酸。
小米失去了保护层,籽粒较小,粮堆孔隙度小,杂质多,内外气体不易交换。小米一般含糠较多,糠内含有较多的脂肪,高温条件下易变质、变味。当温度和水分偏高时,会发热霉变。发热初期粮面湿润,4~5天后米色显著变浅,失去光泽,并产生脱糠现象,米堆内米粒开始结块,个别米粒开始生霉,粮温上升加快。再经3~5天米色即发生霉变,变为褐色,有浓霉味。所以储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通常将小米放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较好的地方。储藏前水分过大时,不能曝晒,可阴干。
2、储藏前应去除糠杂。
3、储藏后若发现吸湿脱糠、发热时,要及时出风过筛,除糠降温,以防霉变。
4、小米易遭蛾类幼虫等危害,发现后可将上部生虫部分排出单独处理。在容器内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虫。